乡村要振兴,产业需先行。灵山镇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促进村民共同富裕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助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,探索六种发展模式,不断壮大集体经济,提升村级组织“造血”功能,为村民找准“金钥匙”,打开致富门。
创新资源管理,把闲置土地用起来。灵山镇地处北部山区,有丰富的矿山资源,境内有多家矿山和建材企业,同时,因传统产业发展,保留了大量建设用地。村集体将村内所有土地统一管理,用地户与村集体签订协议,并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增加集体收入。通过这种模式,野北、南家庄、西庞家洼、东庞家洼、崔古庄、郭家庄、西燕川、铁岭北等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;朱家峪、小赤涧增加10万元以上。
依托荒山改造,让生态环境绿起来。通过矿山承包、荒山绿化、发展山地光伏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。东庞家洼、西庞家洼、横河口、南沟村通过引进光伏产业,收取地租的形式,年均收入高于5万元。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,大力发展美丽经济,拓展发展空间,把绿水青山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下岸、套里、韩家村通过协调公司签订协议,对荒山进行绿化,每年收益高于5万元。磨子山村与荒山承包户签订协议,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绿化,所得收益按六四分成,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用足扶持政策,让集体资金动起来。积极利用上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,通过建设光伏电站、扶贫微工厂、入股定瓷企业,既提供可持续性收入,又带动周边劳力就业。目前,10个脱贫村建立了光伏电站,5个村建成扶贫微工厂。北镇南、岗北、野北利用上级扶持资金,每年固定分红3万元。岗北入股岗瓷定韵河北文化有限公司,预计年分红10万元以上。
聚焦产业富民,让集体经济活起来。灵山、铁岭北、郭家庄村等8个村利用优质的富硒土地资源,流转村民土地,建设74个高标准设施大棚,发展蔬菜水果等绿色种植,打造融合讲解、销售、采摘为一体的农家休闲活动基地。东西庞家洼村建设4个养鸡场,大赤涧村兴建高标准养猪场,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,促进农业发展,为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。
发展特色种植,把品牌农业亮出来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,挖掘村内特色主导产业,培育“一村一品”,发展高效种养业,打造特色农产品,提高品牌价值。磨子山村盘活土地资源,进行土地流转,把种植生姜作为主导产业,2021年种植生姜100亩,亩产近万斤,年产值200余万元,带动150余名脱贫户收入稳定增长。南镇南村兴办狐子岭农业园区,种植苹果树360余亩,年产240吨;核桃树410亩,年产核桃61吨;养殖柴鸡3000余只,鹅7000余只,藏香猪660头,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深度融合。
(图文供稿:灵山镇政府 许俊桥)